教育成本高都是“精細化教育”惹的禍?
2010/5/11 14:47:10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給初三學生布置了一道親情作業(yè)題:“父母把你們養(yǎng)育成人,要花多少錢?”300多份答卷中,最少的也在50萬元以上,最高的達到130余萬元,有的學生當堂痛哭流涕。吉林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博導車文博說表示:“現(xiàn)今父母對孩子都在實施精細化教育,在育兒成本高漲的背后,育兒觀念是重要推手。”(5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學生被成長賬本嚇哭,真是時代給出的一條黑色幽默。無獨有偶,前幾天重慶市某學校讓初一學生算算“父母養(yǎng)你花了多少錢”,結(jié)果顯示,從懷孕到上初中,父母為孩子平均花了18萬元,最多的達42萬元。地區(qū)不同,數(shù)字有差異,但一本成長賬單映射出的人生況味卻大體相同。依車教授所言,育兒成本高漲都是“精細化教育”惹的禍,真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無論如何精細化教育都沒有錯。讓孩子在盡量好的條件下接受教育,不僅是每一個父母的愿望,也是國家和民族正在努力的方向。教育成本之所以高漲,在于家庭開支的各項“分子”都在瘋狂增長,在收入這個“分母”增幅不大的情況下,各樣各項項目夾雜在一起,抬高了教育成本的支出比例。受教育成本所累的“孩奴”們,大多“兼職”成為“卡奴”、“房奴”、“學奴”,甚至有人戲言將“一生為奴”。
房價一路飆升、柴米油鹽紛紛漲價、水電煤氣爭相上調(diào)……在“奴時代”的語境下,本來就高企的教育成本怎能不愈加沉重?看吧,近來到處充斥著漲價的消息,像是在為這份“成長賬單”做注腳。據(jù)5月6日《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面上奶粉每包漲價10多元;在重慶, 價格同比上漲約兩成。(5月6日《重慶晚報》)??此撇黄鹧郏恳稽c細微的漲價都會在孩子的 “成長賬單”里制造出驚心動魄的乘法效應,確切地剝奪公眾的生活質(zhì)量。
除了柴米油鹽,再來看看大項。教育方面,我國教育經(jīng)費政府負擔比例為60%,而國外一般是80%;再看社會保障,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于工資水平的40%—50%,居“世界第一”;住房方面,國土資源部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方米,漲幅達25.1%,為10年來最高。中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日前表示,中國需要20到30 年時間才能達到讓民眾 “買得起房”的目標。
蛋糕只有那么大,而教育是彈性最小的一塊。在這個“一生為奴”的時代,不僅僅教育成本在增加,各方面的生活成本都在以癲狂的速度上漲。民生問題最重要,民生艱辛程度又最容易被低估。要怎樣的民生關(guān)懷,才能夠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一份“成長賬單”映射出多艱的民生,成了 “奴時代”一道無法規(guī)避的社會難題。
【生意上的事-用搜脈。了解更多搜了網(wǎng)資訊,請立即關(guān)注搜了網(wǎng)官方微信(微信號:sole518)】

上一篇: 陽光保險捐款用于玉樹教育事業(yè)
下一篇: 網(wǎng)絡時代還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