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CEO越來越多已不足為奇
2013/5/9 10:31:44
全球化進程雖然受到2008-09年的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但此后勢頭又不斷增強。為運營規(guī)模龐大的全球業(yè)務,企業(yè)高管變身空中飛人頻繁往來世界各地已經不足為奇。
于是,全球CEO(通常被理解為來自公司總部所在國以外國家或有相當一部分職業(yè)生涯在海外度過的CEO)的概念便有理可循了。如今的企業(yè)需要管理人員具有高水平的海外專長,而過去并不需要這些。但是如果你認真研究2012年全球2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CEO的背景,對“全球CEO”的傳統(tǒng)概念會變得難以捉摸。在2012年新上任的300名CEO中,來自公司總部所在國以外國度的只占19%.我們研究發(fā)現,即使在全球前25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
(這些應該算是最能稱得上全球化的公司),新上任CEO也只有25%來自海外。
去年新上任外籍CEO的比例與過去四年的平均數十分相似,這表明,總體來說,全球CEO所占比例并未上升。另外,新上任的本土CEO也并不一定擁有豐富的海外經歷。去年,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新上任CEO只占45%,而在我們調查的全球前25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新任CEO也僅占52%.
相比歐洲,聘請外籍CEO的美國公司比例要少得多。譬如,在過去4年中,只有14%的美國公司聘請外籍CEO,而在西歐,這個比例高達30%.當然,不得不承認,歐洲公司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從歐洲其他國家聘請的外籍CEO.在日本,只有1%的新任CEO來自國外。在不同行業(yè),外籍CEO占比也存在差異。在過去4年中,電信和必需消費品上市公司聘請的CEO中有25%以上來自海外,相比之下,公用事業(yè)和IT行業(yè)的外籍CEO比例分別為12%和9%.大多數公用事業(yè)公司都具有區(qū)域性特征,所以外籍CEO占比不高是可以理解的,而IT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比較年輕,相對來說,他們獲得海外工作經歷的機會不多。
由此可見,大部分CEO都是其公司所在國的本土人士,且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并沒有長時間的海外工作經歷。在人們大談全球化和全球CEO的今天,這可能顯得令人意外。不過,我認為這也不算意外,原因如下:
大部分大公司的董事會算不上特別全球化,盡管可能會有幾個象征性的外籍董事。如果這種現狀發(fā)展到極致,就會導致“熟人腐敗”現象,也就是說,董事們會讓與他們氣味相投的人來擔任重要職位。如今,公司的董事會遠沒有它們的業(yè)務國際化,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它們的CEO沒那么全球化。
其次,培養(yǎng)一名CEO所需要的時間也是全球CEO比例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2012年新任CEO的年齡中值為53歲,這些CEO的職業(yè)生涯很可能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開始了,而那個時候的企業(yè)全球化進程遠落后于今天。那時,許多公司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要像今天一樣,讓富有潛力的年輕管理人員獲得足夠廣泛的海外工作經歷。
將來的CEO可能會獲得足夠豐富的海外經歷,但那重要嗎?如今,一種共同的商業(yè)語言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普及。大公司的經營管理變得極度復雜——市場份額、客戶細分、新品研發(fā)、投資回報、風險管理——來自不同國家的經營管理人員都能理解這些問題。企業(yè)高管可能再也無需通過去世界各地長期工作來學習這種商業(yè)語言,但仍舊能成為跨國公司的成功CEO。
海外生活經歷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幫助CEO深入了解某個特定國家的市場——這是我的個人經驗總結。我曾遠離美國生活了13年,在海外工作、養(yǎng)家。當我成為一家公司的CEO后,這段經歷被證明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不過,如今的CEO日常工作就包括很大一部分的跨國出差,因此海外經歷的價值也不像過去那樣異常寶貴了。
本文是由搜了網整理發(fā)布,如想了解更多請瀏覽:http://www.nanjingzc.cn/
【生意上的事-用搜脈。了解更多搜了網資訊,請立即關注搜了網官方微信(微信號:sole518)】

上一篇: 網購后悔權引發(fā)思考 搜了網一站式營銷帶來變革
下一篇: 國內油價調整窗口為5月9日兌現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