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剛剛松口氣紡織業(yè)重陷困境
2010/12/27 9:21:40
鄭先生20年前就在增城新塘開辦制衣廠,有出口,也有內銷。他在市內開了多家負責批發(fā)服裝的門面店,其中一家在火車站附近的站西廣場。
“金融危機那些年也沒有這么困難”。鄭先生說,今年以來的物價上漲異致除原材料外,輔料、工人工資等也都漲了,加之市場價格不穩(wěn)定,很多客戶都變得保守,出口單少了,而內銷的量也少了,還將批發(fā)價壓得非常低,以致工廠的營利目前只能維持日常運作。
“以前的利潤少也在10%以上,從11月份起利潤就沒有超過5%”。鄭先生說,5%的利潤只能令工廠保本。
“自11月以來,生意就減了一半!”據在站西廣場金寶(外貿)服裝城負責服裝批發(fā)的蘭姐介紹,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每件衣服的批發(fā)價都被逼上漲了3至4元。
12月13日下午,兩名女子從上海趕到蘭姐的店里采購了一批服裝。比起以往,這次裝衣服用的是較小型的膠袋,每小袋僅十多件。選購完畢,兩名女子又去了別的店。她們說,怕進貨多了銷售不出去,唯有購多種款式,量少一些。
“現在消費者也會理性購衣,所以批發(fā)的也相對謹慎了”。蘭姐說,零售商挑選衣服更挑剔,數量也相對減少;加之人民幣升值,美金在跌,“再這樣下去都不知怎么辦!”
廣東服裝服飾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劉岳屏稱,整個行業(yè)面臨重新洗牌
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劉岳屏介紹,自從去年10月以來,棉花價格開始逐漸上漲。僅今年下半年以來,面料價格環(huán)比上半年就漲了60%多,令企業(yè)經營壓力陡增。如東莞一家童裝企業(yè),面料成本占該公司服裝生產成本的30%,下半年盡管營業(yè)額同比去年上升30%,但利潤卻下滑了20%。多數企業(yè)選擇以各種方式自己消化漲價壓力,如有企業(yè)冬裝選用了更多的仿毛、尼龍而非純棉;設計師在設計服裝時會更多考慮款式裁剪簡潔;有企業(yè)采取加強生產成本控制,調整人員和組織結構,控制人力成本上漲;有企業(yè)將廠房轉移到江西、安徽等內陸省份;也有原本利潤就微薄的企業(yè)不堪重負,認為與其開工賠錢不如暫時停工。
今年全球經濟雖然回暖,國外訂單逐步增多,但服裝出口訂單普遍利潤低微,有的企業(yè)為了留住客戶不得不保本甚至虧本接單,也不敢接大的訂單。人民幣升值后部分出口產品可能會轉到國內市場銷售,也將加劇內銷市場的競爭態(tài)勢。因此,服裝行業(yè)成為預期受升值較大負面影響的行業(yè)之一。
劉岳屏稱,“根據專家測算,廣東服裝企業(yè)一般產品利潤在3%左右。國內企業(yè)議價能力較低,如果說現在人民幣升值1%,將近20%的企業(yè)已到了盈虧臨界點,那么人民幣升值5%,估計將有一半以上的企業(yè)面臨倒閉。”人民幣升值也將促使服裝行業(yè)出現被動調整的效果,升值會對企業(yè)形成倒逼機制,如果企業(yè)不進行產業(yè)升級和結構調整就可能被淘汰,更有利于優(yōu)勢公司擴大市場份額,行業(yè)也將重新洗牌。
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必要時對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央行決定從11月29日起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國務院調控物價“國十六條”組合拳出擊,增加低收入人群補貼、價格管制和加強監(jiān)管防止囤積投機等舉措紛紛出臺。
商務部、農業(yè)部等部委之間聯動應戰(zhàn),5天內連發(fā)9個通知調控物價。
海珠區(qū)中大布料市場布行老板陳先生一度慶幸,在原材料漲得厲害時,有關部門雪中送炭站出來,給這個躁動的市場打了一針“鎮(zhèn)定劑”。
“希望可以打壓得低點,再低點……”陳先生說,做制衣行業(yè)十多年,此前從未見過原材料漲得如此厲害,盡管有關部門予以打擊,但他仍是覺得“偏高”,“棉花以前才1萬多元1噸,現在是3萬多元”。
“現在市道不好,等有行情時再訂做”,自有關部門出臺調控政策后,陳先生至今還未采購棉紗,他期待明年的市場可以回暖。
“越打擊越炒,越炒越失控……”
像陳先生一樣,新塘制衣廠的鄭先生也期待市場回暖,不過他對政策調控并不樂觀,“越打擊越炒,越炒越失控,就像房價、大蒜……”鄭先生說,雖然棉花期貨目前已回落,但棉花實物并無多大回落,只要有人囤貨,調控就起不了多大作用,“終還是取決于市場”。
今年初,鄭先生一位在東莞做生意的朋友就把全年所需棉花全買齊了。“他有錢,無論物價怎么漲,他也不急,反正有貨囤著”。鄭先生認為,政府雖曾在物價高漲時放了儲備棉出來,但僧多粥少很快就被搶空。國家后來雖出臺政策把價錢壓下來了,期貨因此也跌了,但一些有錢的紗廠,此前買了很多棉花,無論如何不會將貨放出來的。
“現在要控制這個物價我估計很難”,鄭先生認為,這樣一來企業(yè)只能自由發(fā)揮,適者生存,沒能力就被淘汰。
盡管“估計明年也不穩(wěn)定”,但鄭先生仍是寄希望于明年。
【生意上的事-用搜脈。了解更多搜了網資訊,請立即關注搜了網官方微信(微信號:sole518)】

上一篇: 限塑令兩年半后漸成賣塑令消費者從抵制到習慣
下一篇: 服企爭相掘金童裝市場是否“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