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補貼進口電動車通用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2010/9/16 17:26:05
近日,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副總裁陳實表示,希望中國政府能為進口電動汽車提供補貼,聲稱只向國產電動汽車提供補貼的政策,將損害外國企業(yè)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對私人購買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進行高6萬元的補貼,但有一個前提限制,即必須為國產車。不久前,通用增程型電動車雪佛蘭Volt在上海發(fā)布,計劃于2011年底以進口形式在中國上市。
;雪佛蘭Volt在美國售價4.1萬美元,還能享受7500美元的稅收優(yōu)惠。如以進口方式在中國銷售,加上關稅和運輸成本等,售價或超40萬元,該價格在國內毫無競爭力。無獨有偶,日產電動車Leaf在美國售價3.3萬美元,該車也將以進口方式在中國銷售,同樣沒有補貼。這兩款車都將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陳實表示,中國是唯一一個根據(jù)產地對電動汽車實施不同補貼政策的國家;美國向每輛電動汽車提供7500美元的補貼,但不管這些車的產地在哪里。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橋本泰昭與陳實有同樣看法,他表示,希望我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在支持自主品牌的同時,也能惠及更多的企業(yè),“我相信會有新的政策出臺”。
“863計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jiān)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新能源車“補貼對象是在中國生產的汽車企業(yè),包括合資企業(yè),但不可能補貼進口車。”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國情不同,政策也應有所區(qū)別,中國是世界上汽車合資企業(yè)多的國家,合資企業(yè)的外方往往控制著技術輸出以及核心零部件的采購,賺取了大部分利潤。“補貼政策惠及合資企業(yè),已是網開一面,如果再給進口車高額補貼,我們不僅將在新能源車技術上繼續(xù)受制于人,還將失掉市場。”
長安汽車公司市場部部長王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車補貼惠及合資企業(yè)已經是個險招,有高額利潤被卷走的危險。“現(xiàn)在某些企業(yè)還在政策邊緣運作,打擦邊球,看上去是合資企業(yè),其實就在搞進口組裝。這樣的企業(yè)我們給它補貼多少錢,后得利的都是外方。”
長期以來,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核心技術缺失,跨國企業(yè)靠輸出技術衍生暴利。在新能源車領域,我們又出現(xiàn)了這樣的跡象。目前國內企業(yè)能夠真正運行的、量產化的新能源車寥寥無幾,但通用、大眾、日產等跨國企業(yè),已經有了可以迅速投入市場的產品。一旦政府將進口新能源車納入補貼范疇,大批車型進入國內,中國企業(yè)將失去對未來僅存的希望。
通用汽車董事長惠特克表示,包括Volt在內的所有通用汽車產品,都將為該公司帶來盈利。當然,這是把補貼算進去的。在中國,高價Volt不會有人買,也就不可能產生利潤,所以,補貼是通用能否賺錢的關鍵。這也是通用大聲疾呼“對進口車和國產車要一視同仁”的原因。
在日前舉行的天津達沃斯論壇上,有跨國企業(yè)老總聲稱,外資企業(yè)在華的經營環(huán)境正在惡化,甚至有企業(yè)要求為他們恢復“國民待遇”。有專家表示,關于稅費的問題,跨國公司原本享有一些優(yōu)惠政策,目前只是在拉平,使“超國民待遇”變?yōu)?#8220;國民待遇”而已。事實上,即使與中資企業(yè)享受同樣的待遇,由于“中國稅收政策有鮮明的產業(yè)導向,特別是節(jié)能降耗,跨國公司也比中資企業(yè)更有優(yōu)勢”。
政府采購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曾被不少跨國公司當作論據(jù),用來證明外資企業(yè)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事實上,不要說中國,連美國都在金融危機后規(guī)定,政府采購要優(yōu)先考慮本國企業(yè)的產品。新能源車補貼本不是一個問題,只要國產就有補貼,只是長期在中國享受“超國民待遇”的通用,在恢復平等競爭身份的時候,感到有些不適應罷了。
【生意上的事-用搜脈。了解更多搜了網資訊,請立即關注搜了網官方微信(微信號:sole518)】

上一篇: 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影響不大
下一篇: 世界棉纖維污染與黏性調查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