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的企業(yè)請讓熱情取代面子
2011/6/13 14:45:01
中國人最重面子,關于面子的形容和故事張雪奎老師能給你舉出來大把案例,先看下下面關于面子的語言:
“面子問題,寧死不屈!”
“死要面子,活受罪!”
“樹活皮,人活臉”
“罵人不罵短,打人不打臉”
“打腫臉也要充胖子”
“一個人不小心自己摔倒了,爬起來后,看看四下無人,什么也不會說。否則,一定要喊”‘靠!誰啊這么缺德?把石頭放路中間!’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挽回一點面子。”
“送禮給你,是給你面子,你若不要就是不給我面子!”
“某人犯錯了,得知可能被開除。他會再犯個錯,然后自己去辭職,這樣就保住了面子”
“古代的官員在殺頭時,準許穿著官服是一種特殊的恩惠,以此來保住他的面子”
“妻子被別的男人侵犯了,站在井邊望著丈夫。丈夫說:‘跳吧,死了干凈!’因為妻子讓自己丟了面子”
男孩與女孩正在談戀愛。一直是男孩約女孩。這次是女孩主動約的男孩,到了老地方以后。男孩問:“你約我什么事?”女孩感覺沒有面子,回答道:“我找你來,要告訴你,我要和你分手!”你看看,老地方見,還能有什么事?
中國人最經(jīng)典的面子問題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為了面子問題,引清兵入關,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漢奸。
中國人最會“察言觀色”看人“臉色”行事。張雪奎老師也是中國人,所以張雪奎老師也注重面子。我觀察很多中國人寫的書和很多不是中國人寫中國人的書都是,提到“中國人”必談“面子”。提及“面子”必說“中國人特質(zhì)”。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說“成也面子,敗也面子!”君不見多少中國人因為要“掙回面子”而奮斗而成功,又有多少人因為“丟了面子”而喪志而自殺!韓信能受得胯下之辱,卻抹不開面子反叛劉邦。越王勾踐能受得吳王夫差之侮辱,卻不能容忍隨從知道自己為奴之事實。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中國人喜歡擺架子?其實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就是面子心理。中國人自古重仕途輕其他,讀書是平民百姓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因而也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之古訓。其實還是為了說明做官高!所以自古就有讀書人清高之說,清高的根源還是面子。
面子問題確實很嚴重。滿面冰霜人們肯定不敢接近,滿面春風卻是令人溫暖的炭火。
對于企業(yè)家來講,如何面對面子問題,卻值得探討,因為你管理企業(yè),不能不和各方面人員打交道,放下面子求人是必需的事情,不管你的企業(yè)大小都一樣。下面有兩個關于面子的故事,對于企業(yè)家來說卻有參考作用。
宋代有一位理學家叫做張九成。張九成告老還鄉(xiāng)之后,對當時流行的禪宗發(fā)生了極大的興趣,甚至專程去拜訪禪學大師喜禪師。
喜禪師問他:“你來此地有何貴干呀?”
他學著禪師的口吻說:“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
禪師便說:“緣何起得早,妻被別人眠。”
張九成經(jīng)禪師這一說,怒聲罵道:“無明真禿子,豈敢發(fā)此言。”
禪師微微一笑,說道:“你本非我佛中人,非要來湊熱鬧。我剛剛一煽風,你那邊馬上就起火,這種修養(yǎng)也能參禪嗎?”
張九成這才明白喜禪師剛才是在試探他。他非常后悔,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儒家和禪宗的關系,但也可以用來說明求人成事時的面子問題。很多人信奉“萬事不求人”或“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則,認為請求別人幫助是自己無能的表現(xiàn),似乎有些丟臉。這種看法是偏頗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是生存與生活的必然現(xiàn)象,而非“無能”或“丟臉”。因此要找人辦事、學會求人,就必須要“打死心頭火”。如果像張九成那樣一聽到對方的話不對自己胃口馬上“火冒三丈”,這樣是難以悟到求人成事的要義的。
要求人,臉皮薄可不行。所謂“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求人成事,臉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是不會成功的。
20世紀80年代,艾科卡由于遭人嫉妒和猜忌被老板免去了福特汽車公司總經(jīng)理的職務。面對打擊,他沒有消沉,而是立志重新開創(chuàng)一片天地。為此,他拒絕了數(shù)家優(yōu)秀企業(yè)的招聘而接受當時瀕臨破產(chǎn)的克萊斯勒公司的邀請,擔任總裁。
到任后,他首先實施以品質(zhì)、生產(chǎn)力、市場占有率和營運利潤等因素來決定紅利政策。他規(guī)定主管人員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扣除25%的紅利;他還規(guī)定在公司尚未走出困境之前,最高管理階層各級人員減薪10%。
這一措施推出后,有人反對有人贊成,反對的人是公司的元老,認為這樣做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艾科卡冷靜地對待這一切,并且自己只拿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讓反對他的人無話可說。
為了爭取政府的貸款,艾科卡四處游說,找人求人,接受國會各小組委員的質(zhì)詢。有一次,由于過度勞累,導致他眩暈癥發(fā)作,差點暈倒在國會大廈的走廊上。為了取得求人、辦事的成功,艾科卡把這一切都忍了下來。結(jié)果,他領導著克萊斯勒公司走出困境,到1985年第一季,克萊斯勒公司獲得的凈利高達五億多美元。艾科卡也從此成為美國的傳奇人物。艾科卡取得巨大的成功,其秘訣就是“打死心頭火”。然而這里的“心頭火”指的是高傲的自尊,而不是為了目標努力耕耘、勇往直前的熱情。
張雪奎老師認為求人時最忌諱的便是為了面子問題而發(fā)怒。作為企業(yè)家來講,發(fā)怒的結(jié)果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得罪了能幫助你的人。求人遭遇刁難時,不妨先按耐住自傲的火氣,拿出你的熱忱,讓別人看見你真正的需要,讓他了解你的目的。張三拒絕你,不妨找李四,李四拒絕你,再找王五,總會找到肯幫助你的人。千萬別為了—時的面子,而忘了求人真正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生意上的事-用搜脈。了解更多搜了網(wǎng)資訊,請立即關注搜了網(wǎng)官方微信(微信號:sole518)】

上一篇: 免費贈送還能賺錢的秘密
下一篇: 和動物有關的管理定律之螃蟹效應